生产环境中的振动与安全
2022-04-29 08:56

 1.振动对人的心理影响
  
  (1)对视认知能力的影响。振动的物体振幅较大时,由于视野抖动不稳定,可影响视觉准确度和仪表认读的正确率。振动频率为3~4Hz时,人眼肌的调节能力失调,物体在人眼底视网膜成像开始模糊,使视觉的准确性下降,并随着振动频率增加继续下降。人体接触振动时,人的视认知能力也有类似的现象,尤其是振动频率与人的头部、眼睛的固有频率接近时,共振所致的视认知能力下降会更加明显。振动频率为8~10Hz时,由于头部、颈部共振引起眼球被动运动,从而使视力下降;振动频率高于20~25Hz,可引起眼的共振(眼球固有频率为18~50Hz)。
  
  (2)对人的运动操作能力的影响。振动可使人的运动操作能力降低。在实际作业中,常见于飞机驾驶员、雷达站工作人员等的操作。低于20Hz的振动,运动操作工作效率的降低与传递到机体的振动强度有关,振动越强烈,工效越低下。研究结果表明,低频率(5~25Hz)、低加速度(0.2g—0.3g)的振动,能降低人从事某些精密控制作业的效能。振动的方向对不同方向的操纵活动也有影响。振动的振幅越大,对追踪操作能力的影响也越大。实验结果表明,受垂直振动的人,其手眼协调动作时间随着振动频率的变化而变化,尤其在3Hz时此种手眼协调能力下降较明显。此外,有人认为,在振动环境条件下,人的追踪操纵能力下降与人的视敏度下降也有着一定的关系。
  
  (3)振动对信息加工能力的影响。一些研究结果表明,振动对人的信息加工能力影响不大。但有些学者认为,振动对信息加工能力的影响主要是干扰了视觉,从而影响知觉。虽然如此,有的研究者指出,5Hz、低加速度的垂直振动有助于长时间从事监视工作的人员保持警觉。
  
  (4)振动对人的舒适性的影响。当全身振动频率低于1Hz、加速度小于0.3g时,对人有一定的松弛作用,但随着振动频率和加速度增高,可引起人体不适感。在2~20Hz、1g加速度时,最常见的症状有弦晕、恶心、呕吐、平衡失调等。实验结果也予以证明,受垂直振动时,人的平衡能力降低,而且与振动频率有一定的关系。
  
  振动对人的心理的影响与振动的基本物理参量(如频率,振幅等)有一定联系,主要是影响认知能力和运动协调能力,从而影响工效和安全。

< 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客服电话:
025-86223710
4008-282-283
微信二维码:
免费咨询热线
025-86223710
4008-282-283
zs@sinorock.net
南京市建邺区嘉陵江东街18号5栋15楼
产品中心
数字政府
智能工厂
智慧园区
金融科技
荣誉资质
高新技术企业证书
软件企业认定证书
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
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
解决方案
企安达App
市北高新区
安全生产管理云平台
智慧校园安全管理云平台
权威认证
诚信经理人
诚信企业家
AAA级资信等级证明
资讯中心
公司动态
行业新闻
AAA级企业信用登记证书
AAA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
AAA级质量/服务诚信单位等级证书
关于中石
公司简介
资质荣誉
企业文化
我们的服务
2023版权所有 江苏中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80089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