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分析控制作业中存在的危险点
2022-05-16 15:08

 作业中存在的危险点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显现的危险点,通过现场考察或认真预想就可以发现。另一类是潜在的危险点,仅凭经验或想象难以作出准确的判断,这就需要进行科学地分析预控。

  所谓分析控制危险点, 是指有目的地根据过去和现在已知的情况,对即将开始的作业中危险点的状况进行估计、分析、判断和推测,有针对性地制定安全防范措施,保证作业安全、顺利地圆满完成。

1 基本要求

  (1) 要有非常明确的目的和很强的自觉性。分析预控活动紧紧围绕安全生产这一目的来展开。不是消极被动地推着干,而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探索作业活动中危险因素及其发展趋向,对有可能存在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采取措施进行妥善处理,防患于未然。

  (2) 要有很强的科学性。应该在安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预控,找出预控危险点的规律性。因而,所得出的结论绝不能是盲目的或脱离实际的,而是能经得起作业实践检验的正确认识。

  (3) 要有很强的预见性。进行分析预控时,必须要借助过去和现在的情况,但它绝不仅仅是对过去和现在的经验教训作出总结,而是把分析的对象指向未来,即指向即将开始的作业实践,对其没有显露却有可能存在的危险点进行推测。

  (4) 要有很强的实践性。不能停留在对即将开始的作业中存在哪些危险点,每处危险点有可能造成哪些危害等一般认识上,更重要的是,要运用分析预控得出的结论指导作业实践,加大管理力度,投入可靠的设施,使这些危险点得到有效的控制。

2 方 法

2.1 归纳分析预控危险点法

  它是从已知的一些具体的事实中,分析推断出即将开始的作业中也会存在同类的危险点的一种方法。这些已知的具体事实,可以是本单位在同类作业中曾经发生过的事故。如某单位在输电线路工程施工前,为分析预控此次工程中有可能存在的危险点,首先对本单位历史上发生的60起事故进行分析,从中发现:这些事故的致因均属施工作业人员作业时,自觉或不自觉地诱发了已经潜在的危险点。被诱发的危险点释放出危害能量,又促使事态进一步发展或扩大,从而使人员受到伤害。在杆塔组立阶段,发生事故31起,其中:高处坠落11起,物体打击10起,机具伤害4起,触电1起,其它事故5起;在放紧线阶段,发生事故28起,其中:高处坠落9起,物体打击8起,机具伤害7起,触电2起,其它事故2起。然后,根据事故类别、事故诱因和事故经过,结合此次工程施工的实际,找出各类危险点152个,重点加以防范。该单位针对存在的危险点,制定的预控措施是:

< 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客服电话:
025-86223710
4008-282-283
微信二维码:
免费咨询热线
025-86223710
4008-282-283
zs@sinorock.net
南京市建邺区嘉陵江东街18号5栋15楼
产品中心
数字政府
智能工厂
智慧园区
金融科技
荣誉资质
高新技术企业证书
软件企业认定证书
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
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
解决方案
企安达App
市北高新区
安全生产管理云平台
智慧校园安全管理云平台
权威认证
诚信经理人
诚信企业家
AAA级资信等级证明
资讯中心
公司动态
行业新闻
AAA级企业信用登记证书
AAA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
AAA级质量/服务诚信单位等级证书
关于中石
公司简介
资质荣誉
企业文化
我们的服务
2023版权所有 江苏中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80089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