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系统论原理
2022-06-23 10:15

    系统原理就是运用系统理论对管理进行系统分析,以达到科学管理的优化目的。系统原理的掌握和运用对提高管理效能有重大作用。掌握和运用系统原理必须把握系统理论和系统分析。
    1.系统科学基本理论
    系统理论是指把对象视为系统进行研究的一般理论。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构成的有特定功能与目的的有机整体。系统按其组成性质,分为自然系统、社会系统、思维系统、人工系统、复合系统等,按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分为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系统具有以下六方面的特性。
    ①整体性。指充分发挥系统与系统、子系统与子系统之间的制约作用,以达到系统的整体效应。
    ②稳定性。即系统由于内部子系统或要素的运动,总是使整个系统趋向某一个稳定状态。其表现是在外界相对微小的干扰下,系统的输出和输入之间的关系,系统的状态和系统的内部秩序(即结构)保持不变,或经过调节控制而保持不变的性质。
    ③有机联系性。即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
    ④目的性。即系统在一定环境下,必然具有达到最终状态的特性,它贯穿于系统发展的全过程。
    ⑤动态性。即系统内部各要素间的关系及系统与环境的关系是时间的函数,即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转变。
    ⑥结构决定功能的特性。系统的结构指系统内部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系统的整体功能是由各要素的组合方式决定的。要素是构成系统的基础,但一个系统的属性并不只由要素决定,它还依赖于系统的结构。
  2.系统基本分析
  系统分析是就如何确定系统的各组成部分及相互关系,使系统达到最优化而对系统进行的研究。它包括以下六个方面。了解系统的要素,分析系统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分析系统的结构,研究系统的各个要素相互作用的方式是什么;弄清系统的功能;研究系统的联系;把握系统历史;探讨系统的改进。
  3.安全系统的构成
  从安全系统的动态特性出发,人类的安全系统是人、社会、环境、技术、经济等因素构成的大协调系统。无论从社会的局部还是整体来看,人类的安全生产与生存需要多因素的协调与组织才能实现。安全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任务是满足人类安全的生产与生存,以及保障社会经济生产发展的需要,因此安全活动要以保障社会生产、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降低事故和灾害对人类自身生命和健康的影响为目的。为此,安全活动首先应与社会发展基础、科学技术背景和经济条件相适应、相协调。安全活动的进行需要经济和科学技术等资源的支持,安全活动既是一种消费活动(以生命与健康安全为目的),也是一种投资活动(以保障经济生产和社会发展为目的)。
    4.安全系统的优化
    可以说,安全科学、安全工程技术学科的任务就是为了实现安全系统的优化。特别是安全管理,更是控制人、机、环境、管理四要素,以及协调人、物、能量、信息四元素的重要工具。
    其中一个重要的认识是,不仅要从个别要素出发,研究和分析系统的元素,如安全教育、安全行为科学研究,以及分析人的要素,安全技术、工业卫生研究等物的要素,更要从整体出发研究安全系统的结构、关系和运行过程等,通过对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安全科学管理等要素的研究实现安全系统的优化这一目标。
 

< 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客服电话:
025-86223710
4008-282-283
微信二维码:
免费咨询热线
025-86223710
4008-282-283
zs@sinorock.net
南京市建邺区嘉陵江东街18号5栋15楼
产品中心
数字政府
智能工厂
智慧园区
金融科技
荣誉资质
高新技术企业证书
软件企业认定证书
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
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
解决方案
企安达App
市北高新区
安全生产管理云平台
智慧校园安全管理云平台
权威认证
诚信经理人
诚信企业家
AAA级资信等级证明
资讯中心
公司动态
行业新闻
AAA级企业信用登记证书
AAA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
AAA级质量/服务诚信单位等级证书
关于中石
公司简介
资质荣誉
企业文化
我们的服务
2023版权所有 江苏中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80089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