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无疑是当下国内教育圈的热门话题 TOP 1
首先,政策支持。
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首次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2012年3月,《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出台,对未来10年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指导意见和总体方向,提出要建立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开放合作机制;
2014年11月,教育部等部门发布《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要求到2017年,全国基本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接入;到2020年建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
2016年2月,教育部发布《2016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提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后补助等方式,鼓励企业和社会机构根据教育教学改革方向和师生教学需求,开发一批专业化教学应用工具软件,并通过教育资源平台提供资源服务,推广普及应用。
还有“三通两平台”工程建设的提出等,政策条件基本是满足了。
其次,国家财政投入。
在2011年,教育部明确提出:“各级政府在教育经费中按不低于8%的比例列支教育信息化经费,保障教育信息化拥有持续、稳定的政府财政投入。”
根据前不久教育部更新的统计快报,2016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达3.88万亿元,按照8%的比例测算,2016年国内的教育信息化经费已超过3000亿。
国家的扶持、财政的投入,这极大扩大了行业的需求。
最后,教育企业的跟风。
自2012年教育信息化元年开始,至今五年开垦,教育信息化规模已十分可观。
而当前的现状是,教育信息化产业链条上的企业数量繁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此前曾有分析称,服务K12的企业数量就在一千家以上。其中,年收入高的企业可达数亿元。
数量多,且分散于各个省市,同时,每家企业还拥有自己的产品线和客户群体,加上市场尚未充分竞争和发展,因此教育信息化市场看上去非常分散,行业集中度不高。
这是一个尚未充分竞争和发展的市场。市场将按产品领域走向集中,不管是对于从业者,还是有进入市场意愿的雄厚技术和产品实力的企业,都是很好的机会。可以预期,教育信息化的政策春风,可以催生资本市场的资源重新配置,催生一系列业绩稳步增长的“绩优股”。
生活处处有教育,希望祖国的将来,更加强大!
(文章由中石科技www.sinorock.net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