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犀牛体型笨重、反应迟缓,一旦它向人狂奔而来,会让人猝不及防,“灰犀牛”在没有暴发之前,也就是说在事故没有发生之前,一切都是风平浪静、安然无恙,但却非常危险。“黑天鹅”虽是极少数,但也是客观存在的。
当今世界变化速度快,且颠覆性事件增多,非传统安全威胁挑战日益上升。类似于新冠肺炎疫情、干旱少雨地区突降暴雨等的“灰犀牛”和“黑天鹅”事件,让各个领域的全球治理已经不能简单凭借过去的经验来判断未来。
“灰犀牛事件”和“黑天鹅事件”均是有关风险管理的基础理论概念,风险无处不在,安全生产领域里充斥着上述两类事件。其中“灰犀牛事件”是指具有明显的迹象、高概率的却又屡屡被人忽视最终有可能酿成大危机的事件;“黑天鹅事件”是指极为罕见、影响极大而且不可预见的事件,对其进行预防的难度也异常之大。
近年来,我国安全生产领域“灰犀牛事件”和“黑天鹅事件”频发,“灰犀牛事件”诸如危化品从业企业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就具备“可预见、高概率、后果严重”的特点,说是可预见,是基于安全巡查、专项督查、事故教训等发现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企业不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从事故发生机理来讲就是在“等待事故发生”!“黑天鹅事件”诸如企业多数事故的直接原因往往是”三违现象“和偶发性”事故隐患“所导致的事故对安监部门来讲就属于“黑天鹅事件”,已经在安全巡查、安全督查、执法检查下了很大的功夫了,事故依然频发,基层安监人员依然难逃被问责的魔咒。
在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增加的今天,各级政府的应急管理、风险防范能力如何提升?
对此,一方面,在政府管理中,应急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国家层面对此有准确的预判,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已经建立。另一方面,政府在实施应急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要有足够的应变能力和应对方案;同时,要加入对于未来可能出现“灰犀牛”“黑天鹅”等事件的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