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卫国:如何推进智慧课堂建设
2018-10-30 15:22
2018年9月19日,第四届未来教育高峰论坛暨学术年会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办,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研究员朱卫国出席本次论坛并作主旨报告。朱卫国副厅长代表江苏省教育厅对论坛和年会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并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对大家长期以来对江苏教育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朱卫国:如何推进智慧课堂建设
朱卫国首先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立“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的重要讲话。重温了国务院互联网+重点行动的要求:要改变教育服务的供给方式,探索“网络教育新模式”。他提到,智慧课堂建设,不仅是教室基础设备建设,也不是课堂上简单的技术应用,而应该是课堂模式的重建。可以说,这是一场“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深刻革命”。
关于智慧课堂建设的推行,他认为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就必须坚持教育公平、教育民主和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育信息化要惠及每一个学生,改变每一所学校,改变每一个课堂。教育信息化如此大面积应用,必须有可以复制可以推广的操作性强的科学的课堂教学范式,真正做到实用、好用、管用。智慧课堂应当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为主线,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旨归,不是简单的“黑板”变“屏幕”、“手写”变“视频”,不是简单的知识点的讲解和能力点的训练。
朱卫国指出,推进智慧课堂建设,务必努力突破传统课堂模式的瓶颈制约。现在,全世界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意识到,问题的关键主要在于信息技术目前支持的仍然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信息技术如何与新的教学理念融合,创造出新的课堂教学方式,仍然是一个难题。新技术革命是要解放生产力,但是,如果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只是解决教师出题目的方便,只是为了学生做习题、“刷题”的方便,那就从根本上违背了教育规律。他说,突破信息技术应用的瓶颈制约,需要通过聚焦课堂融合创新,聚焦学习革新范式,统筹协调正确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育方法、先进的互联网环境、学科教育要求和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而设计提炼出简明的教学程序。
他强调,智慧课堂的推进与发展,必须促进教师转变观念、提升能力和专业发展。他说,建设智慧课堂是对广大教师的挑战,也必然是更多教师发展的极好的机遇。教师要主动适应教学目标的转变,从重视基本知识、基本能力转向重视情感、价值观的培养,转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应当把驾驭智慧课堂的能力作为未来教师的基本能力,作为如同“三字一话”一样的必备能力,致力于改变教学、改变学习,也改变自己。
朱卫国表示,促进智慧课堂的建设,还要形成协同创新的良好机制。智慧课堂不是信息技术装备摆设的课堂,而是师生充分运用技术的活的课堂;不是企业提供的课堂,而是师生实践创造的课堂。因此,要实行学校与企业相结合,实行教育部门正确引导和市场资源配置相结合,形成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他希望有热心改革、具有前瞻性眼光的企业,积极参与到建设智慧课堂中来,做出更多更好、符合教育规律和教育要求的产品。通过项目合作,协同创新,让企业深度参与教育改革,为教育提供更好的服务。
据朱卫国介绍,近年来,江苏不断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持续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江苏基础教育信息化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最后他表示,江苏将实施“四大行动”:数字教育资源服务普及、信息素养全面提升、智慧教育创新发展和教育治理能力优化等行动,促进教育均衡、公平和优质发展。
(转载来源:中国教育装备采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