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东标:智慧教育的南京实践
2018-12-18 16:55
  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2500年的建城史、教育史,是东汉时期的官学重镇,明清时候的天下文枢……在厚重的历史背景下,如今的南京探寻着教育现代化的道路,徐徐展开南京93万孩子智慧成长的蓝图。

  非常高兴受邀参加中国第五届教育创新年会,为什么非常高兴和愿意呢?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去年我们组团参加了在杭州举办的第四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收到的反馈是,这个会议很有品味,在实践层面关注中国教育未来的发展;第二个原因是,一年以后我发现中国教育创新年会更是引领中国教育发展的指向标,从今年的主题来说,就是中国教育目前最关键的问题。

  1984年,我16岁刚上大学,当时读的第一本书就是戴厚英女士的《人,啊人!》。从伤痕文学到反思文学,从寻根文学到知青文学,到改革文学,再到留洋文学,中国的文化人一直在探求中国的人是什么样的人。再到卡夫卡的《变形记》,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国际也在寻求现代人的价值,人的取向。所以印证了一句话,文学是“人学”,是人学教育,同样也是人的教育。

  我工作30年,其中有12年在教学一线的讲台,当过小学老师、初中老师、高中老师,也当过大学老师。这12年的教学生涯当中,学生最喜欢我的一门课是我在南京晓庄学院给本科生上的“港台武侠言情小说鉴赏”。一个月前,我尊重的大师金庸先生去世了,先生笔下描绘的不少人物就是中华民族最传统的审美理想,他们不仅仅是传奇预言,还更多地关注人性。所以说,

  在2002年至2005年,我担任了中国计算机中心承办的全国中学信息技术和课程审核赛课的总评委,在2003年,成都武侯区京华中学的计算机大赛上,我在最后点评时讲了这样一句话,“一切脱离信息技术的课程设计,都好像历史上的精美古董,虽然有观赏价值,但是不能承受面向未来的挑战。”我又说了一句话,“看着华丽的课件和先进的技术,就好像皇帝的新装,不能模糊我们对教学理念的追求和教学目标达成度的理性判断。”

  南京有2500年的建城史、教育史,是东汉时期的官学重镇,是明清时候的天下文枢,东南第一学,鲁迅、巴金、丁肇中、袁隆平等都在南京就过学。作为南京教育局分管信息化的局长,目前我的愿景是让南京93万孩子智慧地成长,我想这也是由南京城市发展的定位所决定的。

  新一届南京市委、市政府,给南京的定位是“创新名城,美丽古都”。作为一个山水城林的城市,2017年南京的GDP全国排名第11位,财政收入全国第9位。这个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的城市,教育赋予的功能是什么?南京开始了教育的新路。在江苏省政府公布的江苏最近4年教育现代化建设测评指标体系评估监测中,南京连续三年全省第一。

  教育现代化指向什么?我们认为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关注人的现代化。但反思中国的教育,我经常讲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是从认知到实践存在一种系统性偏差,焦虑驱动和体系封闭。

  知识不仅仅局限于教育,局限于传授知识,更多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创新意识、创新人格、创新能力,把全面发展的人作为我们培养的价值取向,而中国这两方面都很欠缺。

  学生素质最大的短板是什么?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基础是什么?是自由。我记得印度著名的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在1997年获得的诺贝尔奖的一本书,就是以自由看待发展,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导向来看社会的发展。

  那么自由的基础是什么?是民主。教学机构的变革应该是教育民主到管理民主,到教学民主到班级民主。今年9月10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特别强调,要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激发好奇心、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要把创新作为培育的全过程,以创造型人才,造就创新之国家,这是我们教育未来面临的最关键的核心命题。

  创新智能如何培养?要把创新教育贯穿教育活动全过程,倡导“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教育氛围,鼓励学生善于奇思妙想并努力实践,以创造之教育培养创造之人才,以创造之人才造就创新之国家。

  中国进入互联网是1994年,十年一个时代,产生3W万维网是1993年,1994年是1.0的互联门户网络时代,2003年进入第二个十年,也就是基于搜索引擎的社交网络时代,到了2013年12月14日,国家工信部,首批向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颁发了4G牌照,意味着我们全面进入了移动互联网的3.0时代。

  互联网3.0让我们处于一个怎样的时代?我用几个关键词——个性、体验、定制、跨界、迭代和融合。我们处在这样的时代,教育也处在这样的时代。南京教育怎么做?

  围绕3.0,我们也要依靠人,政府和教育局要做好顶层设计。新技术对教育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对其理解是教育应该脱胎换骨。从南京教育的三年行动计划,到推进智慧教育的实施意见,2016年到2020年,智慧教育的环境提升,智慧教育的资源共享,智慧教育的能力提升,智慧教育的融合创新,有四大工程之称,2017、2018年被列为南京市六大民生工程。

  以智慧教育让南京每一个孩子智慧成长,有了顶层设计,关键在于人,在于师资队伍。南京抓好师资队伍,用我们的智慧进行系统思考。

  南京的智慧教育是什么?各地都有自己的解读,2016年我们提出了南京智慧教育的八大思维理论,即整体思维、移动思维、智能思维、混合思维、平台思维、跨界思维、数据思维、网络安全思维。智慧教育就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应用在人本化智慧学习空间得到充分体现,学生个性和创新潜能得到充分挖掘的一种新的教育生态。

  将来创造新生态,必须使用八大思维。第一是整体思维,硬件软件、教师培训中心等整体发力;第二个移动思维,互联网的BYOD,在学校当中使用;第三个是智能思维,连接技术是主流,感知技术和认知技术是突破方向;第四混合思维,平衡的能力,环境的混合,空间的混合,教学的混合,如何有机使用;第五平台思维,要建立教与学的平台;第六跨界思维,行业企业如何深入到智慧校园建设当中;第七、第八,安全思维和数据思维,这是重要的命题。

  南京市高度重视学校管理者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建设,开展学校管理者信息化领导力专题培训,与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共同设计了培训课程并组织实施,2013-2017年共举办了17场培训,培训学校校长、信息中心主任1000余人,提升学校管理者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规划能力、组织实施能力,有力地推动了全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深入。

  队伍是支撑队伍。首先抓一把手校长,我们跟南京师范大学沈书生教授团队五年合作,做了顶层设计,教育信息化推进一把手校长是关键,所以我们搞了培训班。一把手校长带信息中心主任,两个人一个单元。南京600个小学初中,95%都经过了培训,只要20%动起来,就能达到目标,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

  第二个队伍是教研员队伍。很多人说教研员是推进信息化的绊脚石,其实这个观念有误,教研员的理念也要转变,新的技术教研员首先要会使用,所以我给12个区的教研机构,都配备了高标准的面向未来的装备,让他们使用和培训。

  第三个队伍是农村教师。教育信息化不是富贵俱乐部,一定要带上农村,让农村孩子共享优质的资源。我们给27个村办教学点,约40所学校配备了综合性装备,对农村教师进行培训。当然主力军是全员培训,最后区域实践,融合创新,发挥市区校老师的主观能动作用。

  首创精神是南京区域实践的重要思路。从全市层面来说,2013-2017年,我们做了五年一百个学校的区域实践项目,叫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区域实践项目,我们要提升移动互联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在中国,目前STEAM项目95%都是贴标签的。如何正确理解不同时代背下的STEM,中国也需要结合国情。我们理解的STEAM是以科学思想和数学思维为支撑,通过真实工程项目,通过技术和艺术表达。

  最近,南京装备办作为教育部唯一的基础教育装备协同创新中心,创建了南京模式,以学科融合的课程为引领,通过项目化和多人协作,通过真实问题和动手实践来表达,这是我们第一个原创,比如我们就搞了一个STEAM项目,叫《博物馆之夜》。

  第二个是创客教室、创客教育,全社会一起来,构建青少年信息化素养能力的南京实践。我们还探索了智能程序设计、数字音乐创编,互联网创新设计创业,还编了一本AI、VR读本教材,已经正式发布。

  从学校来说,南京拉萨路小学用五年打造的“学程周”学习模型,获得中国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每个学期每个班停课一周干什么?亲近自然,认识社会,触摸历史,学会生活。之后学校围绕“智慧学习共同体”建设目标,建成“课程管理平台”。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说,教育革命首先是要心灵的革命,观念的革命,技术的革命,然后是行动的革命。

  南京愿意和大家一起创造一个可以快乐学习、快乐成长的地方,这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潘东标,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本文为其在第五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上的演讲内容。)
< 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客服电话:
025-86223710
4008-282-283
微信二维码:
免费咨询热线
025-86223710
4008-282-283
zs@sinorock.net
南京市建邺区嘉陵江东街18号5栋15楼
产品中心
数字政府
智能工厂
智慧园区
金融科技
荣誉资质
高新技术企业证书
软件企业认定证书
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
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
解决方案
企安达App
市北高新区
安全生产管理云平台
智慧校园安全管理云平台
权威认证
诚信经理人
诚信企业家
AAA级资信等级证明
资讯中心
公司动态
行业新闻
AAA级企业信用登记证书
AAA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
AAA级质量/服务诚信单位等级证书
关于中石
公司简介
资质荣誉
企业文化
我们的服务
2023版权所有 江苏中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8008924号-1